Loading color scheme

創新經濟挑戰下公協會可扮演之任務 ─以進步價值為核心的前瞻公共政策研究

點擊數: 3889

文-林敏聰教授

台灣的產業公協會、學會及基金會組織眾多,據統計,迄今年4月底止登記之NGO家數達59,448家。如此蓬勃的社會民間團體若能扮演相對於政府、企業之外的重要影響力,朝現代管理的思維與專業經理人的角度,為第三部門的發展做好管理規劃,當可為台灣的經濟、勞動、社會環境等政策事務進行協商解決創造多贏局面。

有鑑於台灣社會NGO/NPO對於現代化、專業經營管理與創新思維的期待,會展協會將於107年6月12日(二)邀請兩位熟稔美國American Society of Association Executives (ASAE) 經營管理的專家來臺,於台北西華飯店共同舉辦「當前公協會組織永續發展的困境與突破」研討會。在研討會舉行之前,本會特邀請講者之一林敏聰教授撰「創新經濟挑戰下公協會可扮演之任務 ─ 以進步價值為核心的前瞻公共政策研究」一文,謹先分享讀者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在現代民主社會與市場經濟體制下,除了政府以及企業本身之外,包含公協會、工會等一般我們通稱的非營利組織(NPO)或更廣義的有特殊關懷課題的公民團體等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。相對於政府、企業(第一與第二部門),這些非營利組織成為具有重大社會影響力的第三部門。一個社會民間力量的興盛與否,不單單透過幾年一次的民主選舉來影響公共事務,也能透過更廣泛的觀點與更專業的知識,來促進公共事務。

舉例來說,在北歐或德國等具有積極社會經濟體制的國家,政府、企業與非營利組織這三個部門尤其對於具有重大衝突性的經濟、勞動、環境權益等事務,常會透過協商平台來達成社會不同部門的共識,進而解決重大爭議,創造社會共贏的局面。尤其在北歐國家,更常透過公協會與工會的參與,來面對全球化或自由貿易浪潮下的社會衝擊,甚至藉由公協會或工會的專業知識與第一線寶貴的經驗,對於經濟、社會難題,積極對於政府提出具體公共政策主張。因為這些主張是透過利益當事人或團體的專業研究與協商討論,它不僅僅考慮這個利益團體的小眾利益,更能以一個進步價值為出發點、提出長遠社會共贏的政策主張。這樣的政策主張,當然不是簡單地以單一企業的利益遊說角度來出發,為了面對社會不同的利益衝突,更需要一個藉由一個跨領域多維的向度、長期且專業的公共政策研究研究,來打開僵局,提出解方。因此,我們常可以看到,這些公協會常有強大的智庫或公共政策研究團隊,來作為與會員會務相關的重大公共事務的立場。在這個社會運作的氛圍下,對於重大事務的討論,也比較能夠找出一個長遠共贏解決方案,避免社會利益衝突下的分裂。

在全球化與經濟經競爭加劇的21世紀,台灣面對中國與世界其他新興國家快速成長的競爭,佔超過97%的中小型產業,所需面對的挑戰,絕不是個別企業或產業類別可以解決,更需要的是前瞻地思考如何改變體制、人才、法制跨領域問題、甚至更根本的價值觀,才可能面對內外的挑戰。而這些難題,更不是可以僅僅靠政府的單一力量可以達成。因此,公協會或其他非營利團體,投入資源做公共政策研究,以專業知識與前瞻的進步價值為核心,但又具第一線經驗內涵的現實性的具體主張,會遠比僅僅對於短期政策遊說來更具有永續影響力。

以德國離案風車為例,除了面對丹麥技術先行者的挑戰,他們選擇了以保護北海近岸自然景觀資源為核心,發展遠岸極具技術難度的長遠產業策略,經過將近力六、七年的耕耘,形成了今日德國兼顧環境保護與經濟競爭力的遠岸風電技術團隊。甚至成為在台灣最近第一波離案風電案的領先者。這些同時具有經濟競爭力與環保核心價值的公共政策,沒有民間團體/企業的政策遠見與參與是不可能發生的。透過公共政策跨領域宏觀的研究,以核心的進步價值為出發點,使得前瞻自主技術上可以在自己的土地長出長大,諸如丹麥的養豬、綠能產業等等,也都是很好的例子。

回到台灣面臨的諸多困境,透過公協會對於經濟治理與產業策略的政策研究,尋找一個可行但更長遠的政策觀點與產業策略,會遠比傳統僅僅透過政治網絡來連結利益遊說,更具公共性與社會團結性。最重要的是,這樣的長期政策,也同時大幅提高了長遠社會公共利益與企業永續發展共存的可能。

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

作者-林敏聰教授

國立台灣大學物理學系 特聘教授

台灣物理學會 監事/前理事長

台灣公民智庫 共同創辦人